大豆和“金豆”的差距
发布时间:2003-12-15 15:48:00

纵观吉林省的大豆种植,大致分五个阶段。一是1949年到1961年的高峰期,是全省大豆种植最多的时期,年平均为133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9.6%;二是1962年到1980年的平稳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三是1981年到1995年的下滑期,这时播种面积下降到611万亩;四是1996年到1999年的低谷期,这一阶段大豆种植面积基本在440万亩左右,占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5%和8.4%;五是2000年至今的恢复期,吉林省通过实施大豆玉米轮作计划,大豆种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平均年种植面积在800万亩以上。目前大豆种植面积在吉林省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大豆的亩产水平也从最初的70公斤到今年的167.5公斤。常用品种达30多个,主推品种超过15个。

尽管步履蹒跚,但大豆种植业“景气度”不断回升,逐渐成为被人们看好的“热点板块”。

从全国看,我国年度大豆消费总量在2800万吨以上,国内生产总量只能提供55%左右,其余全部靠进口弥补。从省内看,全省人均消费量按10公斤/年计算,全省年需大豆180万吨左右,而省内大豆生产量目前不足150万吨。加之食品、保健品加工等消费量,全省消费大豆缺口远不止30万吨。另外,以大豆为原料深加工营养保健品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开发前景广阔。

广阔前景是一方面,省内大豆加工企业不断增强的龙头带动能力,也是吉林省大力发展大豆的一个有力因素。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吉林德大、四平红嘴、辽源裕龙、吉粮慧泽等7个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同时,东北高速今年又投资新建了东高科技油脂有限公司,年设计加工能力60万吨。龙头企业的“扬帆起航”,让农民逐渐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尽管有广阔的前景,但专家指出,吉林省大豆产业在发展上制约因素也颇多。从生产上看,吉林省玉米购销政策不利于大豆产业的发展。吉林省实施大豆玉米轮作计划对大豆进行补贴,但由于玉米收购保护价处于较高的水平,种植大豆只是接近玉米的效益,而且,由于大豆的抗逆性不如玉米,比较效益低、抗灾能力差,年际间产量波动大,多数农民还是选择种玉米。另外,由于吉林省种植大豆同一品种种植规模小,高油和低油混收混存,造成大豆商品品质不高,这样影响了原本处于起步阶段的吉林省大豆深加工的发展。

发展是必然的,再多的困难也挡不住勇敢者的总体思路,以育繁推广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为突破口,以改善大豆产区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大豆加工企业订单生产为主要形式,以符合世贸规则的政策支持为调控手段,按大豆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三轮作制要求进行布局,以初级加工为基础,加快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大豆生产和加工的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优质品质率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这些,我们看到,困难只能是一个短暂现象,明年这时,大豆也许成为吉林省永恒的“金豆”。

来源:《吉林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