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 让中国人的饭碗更牢靠
发布时间:2024-02-26 08:50:01

人勤春来早,正月里的吉林尽管气温还比较低,但这里的备春耕生产工作已经陆续展开,在吉林省大安市,1200公顷的盐碱地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正在被唤醒。

一大早,在大安市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的改善水田三标段项目区内,1200公顷耕地的增施有机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为了确保有机肥在耕地解冻前全部增施到位,钩机、铲车、抛粪机齐上阵,力争在一周时间内,以每公顷30吨的标准,将36000吨有机肥全部抛洒完成,为今年的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大安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曾有盐碱地近100万亩,由于土壤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因此也被称作“地球之癣”,但随着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工作的不断推进,2023年大安市就完成了5.28万亩的建设任务,并实现了当年整地,当年治理,当年种植,当年见效。

在白城市洮北区镇南种羊场四间房农场等三个农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增施堆沤肥的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水稻种植户岳喜彬告诉记者,2023年白城市洮北区在镇南种羊场新开发、整理,增加水田1万多亩,作为首批种植户,当年他就尝到了盐碱地治理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吉林省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水定地”,科学谋划、系统组织、统筹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同时引进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探索盐碱地治理方式,采用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逐步降低土壤盐碱度,昔日的一些以干旱盐碱风沙著称的区域也逐渐地沙消碱淡,由白变绿,成为吉林省新的粮食增长极。

来源:吉林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