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如何吃出健康?中医提醒!
发布时间:2023-07-25 16:57:00

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那么,大暑时节应该如何养生?武汉市中医医院中医师提醒,大暑时节须谨防中暑,注意健脾化湿。

天气炎热,治疗中暑要清热补气

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余莉萍表示,大暑时节,温度较高,人们的毛孔处于舒张的状态,所以人体津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在中医的观念里,气是依附在津液上面的,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在蒸发时也会顺便带走一部分气,所以也会出现一些耗气的症状,比如人体会乏力、懒言等。

她表示,人在高温高湿、不透风的环境中,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以中枢神经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即为中暑。如果发现有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高热等情况,应考虑发生了中暑。可以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患者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同时,可以帮助患者用温水或常温水擦拭降温,如患者仍有意识,可以给患者饮用一些常温电解质饮料、矿泉水(不要用冰水)等进行补水,同时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至医院进一步救治。

中暑是受热后伤津耗气所致,她表示,治疗措施应以清热、补气为主。绿豆汤能清热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饮品,也是治疗中暑的良药。

预防中暑,可适当喝些菊花茶

那么,如何预防中暑呢?

余莉萍医生表示,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夏日不宜高脂、荤腥、辛辣饮食,高温天气宜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可以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例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既能健脾开胃,还能预防中暑。另外,苦味食物还具有醒脑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乏力感。

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热,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盛夏时节,补水也十分关键。炎炎夏日,人体会大量出汗,体内盐分减少,身体因严重缺少水分,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淡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

喝水也要注意方法,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到4杯凉水(500毫升到10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人体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另外,饮菊花茶等茶水也是一个防暑的好方法。

健脾养胃,少吃油腻食物

武汉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病科主治医师许话表示,大暑季节正值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易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许医生说,夏季人体消耗大,脾的运化功能需增强,才能更多地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大暑前后,炎热湿盛,人体普遍会感到暑热难耐,容易影响到胃肠。同时,由于天气炎热,空调温度调太低,食用太多冷饮会让胃肠道防御能力降低,诱发胃肠疾病,此外,高温下食物容易变质,滋生细菌,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如果不小心食用了不干净的食物,也会加重肠胃炎的症状。

许话医生提醒,大暑时节,暑热之气和湿浊之气交织,此时不宜饮用大量冷饮以解暑,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腹痛腹泻,应多喝清茶、温白开水。同时,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易引起消化不良,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大暑天气,可适当摄入健脾益气之品,如芡实、莲子、南瓜等都具有很好的益气健脾作用。天气湿闷,湿困脾胃,人体容易出现头身困重,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可食用一些健脾化湿之品,例如薏米、扁豆、红豆等。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