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科技强农筑牢“大粮仓”
发布时间:2023-03-15 14:11:55

节气到了"雨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省辉农粳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秀格外忙碌,"基地5万亩水稻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在元旦前就已经着手组织购进,目前备耕完成95%,现在正在做育苗前准备工作。作为全县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员,我们企业愿意为建设’大粮仓’贡献一份力量!"截至目前,辉农粳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水稻基地备耕工作已经进入尾声。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吉林省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公示名单,辉南县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通过认定,全省此批次共计14个产业园入选。近年来,辉南县把发展水稻现代农业产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载体,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根本目标,坚持高标准、全方位推动技术集成、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全力推动农业企业集群集聚,全面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生动力。

在辉南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像辉农粳稻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12家,新型经营主体247户。全县现有优质水田面积14.7万亩,总投资1.26亿元。截至2022年底,园区水稻绿色、有机栽培技术覆盖率已达到95%,良种率100%;园区内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4万亩,占园区水稻面积的95%;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园区内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

边"培"边"引",人才作用凸显

去年入冬以来,县内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148名农技人员就有计划地深入乡镇、村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尤其对园区内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园区内水稻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县农业部门还积极组织园区内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分批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为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龙头企业也发挥人才聚集作用,开展科技攻关,开发新品种。被誉为吉林省的"袁隆平"、吉林省著名水稻专家高玉森经过潜心钻研,开发了适合本土种植的水稻品种17个,其中宏科181、宏科289等已在全省推广。在他"传帮带"下,其他龙头企业也开展"产学研",一批新型农业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成为民间农业科技战线骨干力量。

元旦刚过,伴随着大学生返乡潮,产业园核心区吉林省三和农场有限公司就开始了"抢人"大战。公司下属企业三和农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因疫情关系,线上销售比较火爆,而电商人才缺乏。公司利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契机,吸引人才从事农产品特别是辉南大米的销售工作。返乡大学生徐磊说:"大城市机会固然很多,但是在家乡更有用武之地,被认可、还能发挥所长,就是我的理想。"在南方,三和电商的"稻花香"大米售价达每市斤36.8元,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正在实现。

"双赢"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增效

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是提质增效的保证。县里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在保证农民利益情况下鼓励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耕地集中到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农业企业与农户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经营,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部分园区内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经营,并按照入股土地的面积计算股份,参与园区经营所得红利的分配。园区内耕地均有农业保险作为保障,可以使农户在遭受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农民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参与耕地流转积极性非常高,有力地促进土地集约经营。

耕地集约经营是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园区成立了辉南县绿色农业协会,入园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全部加入,坚持统一培训、统一生产工艺标准、统一销售等,规模化经营优势显现。如今,被列入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辉南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经营主体有7家,这在全省同行中是比较少见的。进入该体系,意味着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程可追溯。这也是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辉南只是走得更早、更远。

园区"洼地"优势引领农业现代化

2020年至2022年,园区内新培育家庭农场1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园区实力不断在增强的同时,还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探索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激活了农业生产各类要素,调动了各种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在该产业园已先后设立了国家级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示范核心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示范区、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示范区、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示范区、水稻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示范区、稻田鸭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示范区、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技术示范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示范区等多个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的建设将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引领全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