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栽西瓜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3-12-22 11:17:00

育苗是西瓜栽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苗好一半收”在培育壮苗过程中防治病虫害就成为关键技术之一。棚栽西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和沤根。

一、发生条件与为害症状

(一)猝倒病猝倒病是西瓜苗期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现病苗后,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引起成片幼苗受害而突然倒伏死亡。幼苗被病菌侵害后,最初在幼苗接近地面处出现渍状病斑,后来病斑迅速绕茎一周,变为褐色,病部软化,明显缢缩,病株容易突然倒伏。病部表皮很容易脱落,维管束缢缩似线。病株除病部外,几乎与健壮植株无明显区别,在短期内仍然是绿色。苗床土温低(10℃~15℃),土壤湿度大,或遇有寒流、低温及连阴雨天气,白天光照不足,有利猝倒病菌的繁殖,不利于幼苗生长,很容易引起猝倒病。

(二)立枯病立枯病多发生于床温较高的苗床或育苗的中后期。患病幼苗茎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并缢缩干枯,最后植株枯死。由于病苗大多起立而枯死,故称之为立枯。发病轻的幼苗仅在茎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幼苗生长不良,但不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蛛丝网霉,但不显著。立枯病阴雨天气发生较多,苗床湿度较大易引起幼苗徒长,加重立枯病的发生蔓延。

(三)炭疽病西瓜炭疽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幼苗期发病,茎基部病斑黑褐色,缢缩,致使幼苗猝倒死亡,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子叶受害时,多在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呈褐色,上连长出黑色小点及淡红色粘稠物。病菌依靠雨水灌溉水的冲溅传病,故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湿度大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在10℃~30℃温度下均能发,通常以95%高湿和温度24℃时发最烈。

(四)沤根幼苗出土后长期不发新根。幼根外皮锈褐色,逐渐腐烂,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叶片逐渐发黄,不发新叶,病苗很容易从土中拔出,严重时病株萎蔫枯死。幼苗沤根是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冬春雨雪或阴雨天气较多,光照严重生不足,苗床土温低,湿度大,幼苗呼吸作用受阻,吸水能力降低所造成的。

二、综合防治技术

(一)苗床地的选择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未种过西瓜和育过瓜苗,通电方便,地势高,排水通畅,土质疏松肥活的无病地块建床。

(二)苗床土和肥料的选择西瓜要求床土肥沃,应选用5~7年没种过瓜类的肥沃土壤配床土,以防止西瓜枯萎病发生。床土很有可能带菌,通常应进行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加细土5kg拌匀,播种前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于畦面已排好的营养钵上,播种后将其余2/3药土盖在种子上面约1cn厚,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且药效时间长,对西瓜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效。用于苗床的有机肥应充分堆沤腐熟。

(三)种子消毒1、温烫浸种。播前选晴天,将种子晒2d,浸种时用冷水浸没种子,边手边倒开水边顺着一个方向搅动,加入冷水,使水温达到30℃,浸泡10小时,以种仁无白心为度。2、药剂处理。用0.1%的60%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液浸种1小时,捞出后冲洗干净催芽,可防西瓜炭疽病;用0.4%的克菌丹拌种可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包衣种则不需浸种消毒。

(加)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西瓜出苗适宜土温度为20℃~25℃,出苗后的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夜间15℃~16℃,定植前3d开台降温炼苗。西瓜苗在3片真叶以后,如果秧苗拥挤,很易徒长,主要原因是群体内部光照弱,夜高温和床土过湿也易徒长,应注意及时排稀,拉开苗钵单距,使秧苗充分受光,夜温15℃以下,床土不过湿(秧苗中午不萎蔫为准)。若苗床需浇水应以晴天上午10:00~12:00为宜,浇水后应放风降湿。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温,是减轻西瓜幼苗沤根的根本性措施。

秧苗3片真叶左右时,可进行叶面喷肥,以氮磷肥为主。用喷雾器喷施300倍氮磷肥或500倍金邦一号等均有壮秧肥效。当苗龄30~35d,幼苗具3~4片真叶,子叶完整,叶柄粗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已达壮苗标准,即可定植。

(五)药剂防治发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点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60%多菌灵盐酸超微粉600倍液,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晴天上午喷雾,对西瓜苗期猝倒病、炭疽病和立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若遇连阴雨天气可每亩用15%腐霉利烟剂250g对猝倒病、立枯病防效较好。视天气情况,烟剂和喷雾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防效,视病情每隔5~7d连续施药2~3次,便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农业科技通讯》2001.11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