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的领路人
发布时间:2007-11-08 11:15:00

鹿乡镇常家村地处长春市双阳区的西部,属于半山区,幅员面积20.06平方公里。自2004年李春江接手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三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社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工作,三年迈了三大步。粮食单产由2004年垧产1万公斤,增加到1.15万公斤,增长了15%;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4500元增加到5200元,增长了15.6%。同时在全村建成了全覆盖式的闭路电视宣传网络。一、转变观念,闯新路李春江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他想:要使农民富裕起来,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春抓种,夏抓管,秋抓收,甚至不顾客观现实,连用什么种子、化肥和怎么去种都搞一刀切。这样下去,必然越抓越穷。而现在,要当好一个带头人,就必须适应新形势,转变旧观念,结合本村实际,挖掘发展潜力,找准致富的主攻方向,可以说,现在当干部,最大的本事就是不向农民要东西,而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在此基础上,李春江经过认真调查和实地考察,又与党员干部及社员代表一起反复讨论,终于确定了致富的三大主导方向,即重点抓好种植业(效益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突出抓好工副业及劳务输出;用心抓好养殖业,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实践证明,他们的主攻方向明确,再加上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效果确实明显,除粮食大幅度增产外,工副业及劳务收入也提高到占人均收入的40%。二、借助载体,抓提高在李春江任支书的第二年,恰逢区里农友种植协会成立,并在常家村以种田能手杨清华为主建立了分会。李春江当时就认识到,这是农村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新创举,肯定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能把每家农户农业生产的分散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结合起来,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能把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还可有效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遇,并决定全力支持,配合协会工作。希望借助这一有效载体,能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先,他主动提供场所和宣传工具,还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向农民传授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两年来,多次请专家授课,举办讲座,召开现场会,有效地提高了全村农民的科技素质。其次,通过协会获取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积极配合分会长抓高产作物栽培、效益农业的典型示范。2006年,在分会长杨清华和7名党员的地里做了“先玉335”玉米高产品种示范,经实际测产,垧产均接近1.5万公斤。又在4社抓了6户“立体栽培”效益农业典型示范,玉米和大豆套种,垧产大豆2500公斤,玉米11500公斤,垧收入18000元;玉米、条帚糜子(订单项目)套种,垧产玉米12500公斤,条帚糜子2500公斤,垧收入17000元。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效益,现在一垧地的收入抵上了过去两垧的收入。农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大家表示今后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三、身先士卒,干实事李春江头脑灵敏,接受新事物快,作风扎实,注重实践。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他把村里有限的资金全用在了刀刃上,安装覆盖全村的闭路电视并购置了摄像机、放像机等器材。利用农闲季节宣传党的农村政策,聘请专家传授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这些都为提高农民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抓好科技示范户,李春江废寝忘食亲自到田间指导,亲自到现场讲解宣传,并亲自扛着摄像机从春种到秋收全程录像,使全村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过程、效果一目了然,为新技术、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增产增收,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