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高效农业研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07-10-10 09:23:00

作者:张玉赵玉祁春节

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土地十分珍贵、农业资源相当贫乏、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农产品尚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仅用了10多年时间一跃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大农业出口国。其某些产品如蔬菜、花卉、猪肉、乳品、啤酒、可可产品、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淀粉和副产品、鸡蛋等的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荷兰农业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关键在于该国最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了有效节约土地的高效农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从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到农业生物的种养,再到农产品的采收、保鲜、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互相联结、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农业产业体系。深入研究荷兰高效农业产业化历程对我国农业产业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荷兰高效农业的特点1.1规模经营荷兰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农场式生产,其农场总数约有12万个。近1/2的农场从事种植业,余下的均为畜牧农场和园艺农场。70%以上的农场平均仅有不到2个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和全国总人口的1.8%。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农场主本人,家庭成员多为主要帮手,此外还雇些临时工。但荷兰家庭农场的规模在欧盟成员国中是最大的。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农场平均规模为50hm2,畜牧业农场平均规模为40hm2,园艺花卉农场为2hm2。为了使农业达到如此规模的经营,荷兰政府对自动放弃经营农场的农民和提前退休的农场经营者给予补贴。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荷兰农业人口减少了一半。农场总数由30万个降到12万个,农场平均规模却从7.7hm2扩大到16hm2。规模经营有利于机械化操作、现代化管理,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1.2高投入、高产出荷兰农业投入,无论是在单位土地上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数量方面,或是在工业化设备装备农业方面,都十分讲究。如在该国闻名于世的养牛业和乳制品加工业中,普遍使用了挤奶设备、储奶罐及根据乳牛产乳量用电脑控制精饲料投放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该国蘑菇生产完全采用工厂化、机械化,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温度和湿度,一年四季均可生产,每个生产周期约为3星期,全年可生产蘑菇6.5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每平方米可生产蘑菇25~30kg,全年产量在10万t以上,居世界第4位。在粮食生产方面.荷兰非常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和采用机械化、现代化的栽培管理措施。高投入导致的高产出使荷兰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较好地体现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集约农业的特点。1.3外向型农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后,大量出口到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是荷兰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荷兰农业中60%以上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国外,其中2/3是经过深加工的。整个农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2%左右。然而,荷兰所有出口的农产品并非全部是自产的。众所周知,荷兰是一个具有农产品大进大出的外向型传统国家,其大进大出除了互通有无、弥补国内生产不足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价格较低的原料(如可可、咖啡、茶叶甚至乳制品),利用其本国先进的加工技术,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然后再出口,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创汇能力。如荷兰是个牛奶高产国,自己消费绰绰有余,完全不必进口,然而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强大的加工能力,它每年仍花费1亿多美元进口90万~100万t鲜牛奶。现在荷兰每年奶制品的净出口额已达到20多亿美元。其奶制品常年的出口总值约占世界奶制品出口的20%。荷兰进口的农产品中,60%以上是作加工原料用的,为荷兰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加之,荷兰政府严格把握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关,大大加强了荷兰农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农业出口经久不衰。充分体现外向型农业的特点。2高效农业中的合作组织2.1与市场功能有关的合作组织(1)采购合作社。最早的采购合作社成立于1877年,现在荷兰共有110多个地区性的此类合作社。分别归属于三个中央采购合作社。农民通过合作社订购种子、肥料、饲料。这些合作社占有饲料供应市场的55%及肥料供应市场的60%。(2)销售与加工合作社。负责包括牛奶、甜菜、马铃薯、肉类、禽蛋、羊毛、洋葱等的加工与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是产品成倍增值的有效途径。但是个体农民投资深加工的成本太高。农民为了获取这部分利益。在原始产品的生产过程完成之后,进一步在深加工和市场领域合作。主要通过与各种专门的市场协会联手,联合买卖他们的产品。这些协会大都是由专业生产合作工会组织的,专门为各类合作社的农产品上市提供服务。(3)合作拍卖市场。合作拍卖市场发挥了如下功能:第一,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易腐烂农产品(水果、蔬菜、鲜花等)的供求引到一起,用拍卖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成交,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第二.提供供需见面场所,减少中间商盘剥,形成较准确的价格信号。调节市场供求。第三,保证产品质量、加速商品流通。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和费用,加速商品流通。2.2与农业服务相关的合作组织(1)服务合作社。主要为各自成员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如互助保险公司、联合使用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产品的包储、救济服务、农业管理辅导等。(2)信贷合作社。荷兰最早的信贷合作社成立于1896年,荷兰现共有900多个单独的信贷合作社,下设3000多个分支机构,深入到每个小镇。这些信贷合作社都隶属于中央农业信贷银行。信贷合作社对支持农民发展生产、更新设备起了重要作用,农民贷款的90%来自这些信贷合作社。3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3.1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在荷兰,农业教育工作由农渔部负责。这些农业教育包括初中、高中、农业学院和农业大学各种不同的程度,农渔部每年预算的1/3用于农业教育。荷兰政府十分重视农民的正规教育,国家资助地方和私人兴办了初级和中级农业技术学校。初级农校相当于初中,学制4年,毕业后才能取得在农场或农业企业就业的资格;中级农校相当于高中,学制一般2~3年,毕业后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劳动实践,才能够独立开办农场。实际上,一些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不少都回家经营农场。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这是荷兰农业一体化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3.2积极扶持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农业科学研究荷兰农业研究着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满足生产者、贸易商与加工业的需求和愿望。应用研究由农渔部下属20~25个研究所进行,其任务是解决将来有可能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包括植物病理学、土壤科学、畜牧学、机械化、销售和加工等学科。实际研究由实验站和实验农场进行,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试验新的发展成果。由于通过研究机构相互咨询的方式进行深人的信息交流,因此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可以大量交流研究信息。除了瓦格宁根大学和乌得勒支兽医学院外,农渔部还专设了37所专业研究机构,各省和私人企业也举办农业研究事业(多数从事应用研究工作)。如联合利华公司在鹿特丹设立的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2000多人,另外还在40多个国家的子公司设有实验室。3.3对土地进行规划,改造和投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为了进行土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并加强管理垦区和建筑用地,荷兰农渔部专门设置了土地管理局。针对在多年集约使用后有些农地遭受过度的机械耕作和过度的施用化肥、农药而造成土壤退化或污染,以及有些农地邻近工矿或城市易受污染的情况,荷兰政府把这些地区分别划为“管理区”和“保持区”。划归为管理区的,由管理局同区内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在自愿原则上订立为期4~6年的“管理合同”,按恢复和改善地力的要求,实行强化管理。因强化管理而可能带来的减收损失,国家给予适当补偿。一般分18年逐年偿付,国家还减免禁耕、禁牧期内合同户应负担的税收。对经过长期管理仍不能恢复地力的地区,则列为保持区,由管理局同区内农民协商作价赎买,分期付款,在款未完全偿还之前,仍允许原土地使用者继续经营,直到管理局完全获得该项土地后,再交由特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管理。另外,为达到适度农场规模,荷兰政府每年都要给自愿放弃农场的农户一定量资金补偿。总之。荷兰政府在土地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付出了大量投资,也获得了显著效果。3.4推广农业技术荷兰的农业推广体系由国家推广系统、农协组织及商贸系统的私有咨询服务系统组成。国家推广系统在整个农业推广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统一协调其他各方面力量。国家农业推广服务在农渔部领导下进行。主要是就农场种养结构,尤其是同生态经营有关的问题进行咨询。改善农场管理经营质量,促进研究与应用信息交流,以及向农民宣传、讲解国家政策法规。在农渔部的园艺局和畜牧局,成立有畜牧信息中心和园艺信息中心,是相对庞大的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的皇家机构。信息中心将不同来源的信息予以整理后,提供给推广、科研及政策部门;在12个省份建立了农业政策办公室,聘请专家工作。每个办公室由推广官员、行业工程师以及从事劳力规划、土地发展、植保等方面人员组成,负责政策的传达及反馈。由于生产者和推广人员之间保持着紧密联系,因此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推广系统迅速找出来,并在适当的研究计划中加以解决。3.5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质量管理荷兰政府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综合过去陆续颁布的“肉类检验法”、“黄油法”等单行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农产品质量法”,要求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化,把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到从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去。按主要的农牧渔产品类别,在农渔部下设了30个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加强了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的质量管理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并大大加强了荷兰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荷兰政府还与农民组织磋商,协调农业立法和实施。4结论及启示荷兰农业的高效率并不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是得益于它的农业产业化。考虑到我国的土地所有制以及转移农业人口等系列问题,我们不能照搬荷兰农业发展的模式。但是,荷兰农业产业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供我们参考。第一,中荷两国都属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的国家。我国单位耕地上的资金投人过少,应该逐步增加资金的投入已替代过剩的劳动。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第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导致了农业产业链过短。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这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纳从事简单耕作的过剩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以增加农民的经济谈判能力。只有在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建立起各种经济职能的农业合作组织,才能使农民的利益在产前、产中与产后得到保障。第四,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政府在对耕地的保护和规划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仅仅免去农业税收是不够的,还应该制订合适的土地轮耕、休耕制度。并对休耕期的土地进行补贴。第五,教育是农业成就的决定因素。要面向农户普及农业技术教育及文化道德教育。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业的效率。只有培养了高素质的农民,农业科研推广才能取得成功,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存在才能有保障,国家惠及“三农”的政策才能顺利落实。

来源:山东畜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