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科研的三个方向
发布时间:2007-11-29 11:06:00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卫生与环境可以说是新世纪科研的关键课题,也是各国发展经济的重点所在。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德国农业科研界把他们的研究方向也定在了这三个重点上。

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研究

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优良品种培育,动植物检疫以及工业原材料选育等方面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德国应该说是起步较早并取得了较大成绩的国家之一。

过去的育种工作首先强调的是高产、稳产,然后才是优质和抗逆性,而现在的育种工作越来越突出优质、抗性强的目标。德国各地育种研究所的良种繁育公司从80年代初期就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在麦类品质以及抗倒伏,抗白粉病,锈病和穗病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育出了高营养、高品位的啤酒大麦。

在转基因的运用方面,德国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马普育种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人工合成的助长素,使茄子的生长受助长素的定性支配,在冬季种植的茄子也可以达到与夏季茄子相似的品质,这种反季节茄子品种在意大利试种取得了成功,目前马普育种研究所与意大利同行合作,继续研究适合大田生产的反季节番茄和青椒。

为解决温室效应和地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所造成的影响,德国的生物科学家正通过对植物基因的研究,以求培育出既能适应气温变化又能获得稳产高产的耐热作物新品种。

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能源植物方面,德国也是着手较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政府就号召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以代替矿藏资源、化工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德国经济作物的种植在不断发展。1998年全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60万公顷以上,是90年代初的5倍,为化工、造纸等工业部问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的原料。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了绿色能源,另外还利用生物技术制造“人造蛋白”,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尽管德国的活动家及消费者们在欧洲反对遗传改良生物和食品中曾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也表明德国人并不想消费遗传改良食品,但德国可能仍然会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如生物技术医药领域。因此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医药,是德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的主课。早在16年前,德国科学家就着手于基因羊的研究,希望能从羊奶中提取可以治疗血友病的蛋白。

加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官方部门在网上开设“虚拟市场”。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产品统一调拨、供货和进行各种协作。按照计划,德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生产据点和供应网,开创农产品生产供应和流通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组织下,实现生产经济作物的农场与工业企业直接挂钩,发展并实现“按需种植”。

此外,德国已建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和灾害的检测和预报及农业生产。

大型农机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通过驾驶室安装的卫星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经计算机进行处理,可将土地精确定位,并按肥力程度确定播种和施肥量。这一技术的应用,每公顷土地可节省10%的肥料和23%的农药,由于播种均匀,还可节省25公斤种子。

推广环境保护型种植方式

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环境,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德国农业的一贯主张。德国人同其他发达人一样对生态农业产品,即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愈加青睐,为适应德国和欧美市场的需要,德国近年来也着力发展生态农业,以期生产出更多的有机食品。目前在德国已有生态农业企业约6000家,占各种大小农业企业总数的1%。这些生态农业企业正逐步组成生态种植业协会,其成员的共同行动准则是,每个生态种植单位应把自己看作是其所处生态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要用农家肥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自己饲养家畜,自己种植饮料作物或牧草,注意轮作,一块地里不应连续种植某一种作物。总之,不能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

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开发农业环保技术和产品方面,德国不仅有政府的支持、民众的意愿,还有技术、资金等措施的保证,其发展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开发的潜力也是巨大的。目前德国上市的有机食品品种达200多个,每天的销售额仅柏林地区就达1500万马克。预计到2002年,德国的生态农业企业将发展到10万家,占农业企业总数的1/6。

摘自《农民日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