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发布时间:2007-11-29 11:14:00

二战后,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显著地提高了各国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各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生产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等方面。

一、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二战以后的50年间,不少国家的农牧业产业结构,在不同的年代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美国的农牧业产业结构,也根据世界市场对粮食需求的变化进行了调整。20世纪50-70年代,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但基本保持平衡。从70年代后,由于世界市场对粮食需求增加,美国政府暂时放弃了对粮食生产的限制,种植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致使种植业的比重超过了畜牧业(其间只有1978年和1979年畜牧业以52%占优),种植业和畜牧业大体上保持平行发展。

二战以前,法国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种植业占60%以上,畜牧业约占40%。50年代以后,种植业和畜牧业均衡发展,在解决粮食问题以后,大力发展畜牧业,到80年代畜牧业的比重已超过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的比重大体保持在55%的水平,畜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90年代以来,法国的牛肉、奶酪、黄油及禽肉、鸡蛋等不仅能自给,而且有大量出口,谷物及谷物制成品也有大量出口。

德国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畜牧业十分发达,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这种产业结构是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调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因为,一是德国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利于耕种,发展畜牧业是提高能量转换率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地覆盖率,涵养水土,净化空气;二是这种生产结构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业产值;三是这种农业结构有利于走农业良性循环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道路。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随着世界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玉米要求量激增,这有力地推动了泰国玉米生产的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从1951年的3.4万hm2增加到1985年的186万hm2,30年内猛增近55倍;产量从3.1万t增至493万t,增加近160倍。

二、种植业生产结构变化50年代,不少国家的种植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美国为例。美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谷物、棉花、油料作物、蔬菜及水果,二战到1999年,美国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谷物的比重从1961年的76.61%,降到1999年的60.16%。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谷物种植面积在减少,主要原因是谷物生产过剩,政府鼓励并强行缩减面积。

大豆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61年12.89%,上升到1970年的20%,1980年的25.3%和1999年的30.12%。主要原因是谷物生产过剩,政府鼓励农民生产大豆,还可以满足出口的需要。另外,利用种植大豆可以固氮的特性,提高土壤肥力。

蔬菜包括瓜类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水果的比重多年来变化不大,稳定在1.1%~1.3%左右。棉花收获面积所占的比重从70年代以后相对稳定。

美国栽培的主要谷物作物有小麦、玉米、燕麦和稻谷等,二战以来,美国小麦的比重提高不快,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与60年代和70年代相比,虽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幅度并不大,小麦种植面积的调整主要是单产水平的提高。

在美国的谷物作物中玉米的比重逐渐扩大。1961年玉米在谷物中收获面积和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5.91%和55.79%,1970年分别为39.15%和56.41%,1980年为41.22%和66.27%,1994年产量所占的比重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占谷物总产量的71.75%,1999年玉米收获面积占谷物的比重达到48.72%。玉米种植面积的调整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

燕麦在谷物中的比重快速下降,收获面积和产量的比重从1961年的14.88%和8.95%,下降到1999年的1.69%和0.63%。与此相反,稻谷的比重上升,面积和产量比重从1961年的0.99%和1.50%,上升到1999年的2.46%和2.84%。

三、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90年代以来,美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牛肉产量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禽肉比重不断上升,猪肉比重基本稳定。90年代以前,牛肉在美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都在40%以上,其中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曾高达50%左右,90年代以来,牛肉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基本稳定在1/3的比例上。与此同时,禽肉比重却不断上升,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6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90年代的40%多。猪肉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大体占到肉类总产量的1/4。

法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直接受欧盟农业政策的影响,养牛业是法国畜牧业的主体。在肉类和奶类产量中,牛肉和牛奶分别占37%和95%。1984年欧共体实行配额生产,这对法国养牛业生产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牛存栏头数大量减少,牛肉总产量下降。牛存栏数由1986年的2309.9万头减少到1998年的1015万头,减少了56.1%,其中奶牛数减少尤为明显,由1005.0万头减至437万头。相应地,牛肉产量由189.3万t减少到159.5万t,减产15.7%;牛奶总产量由3300万t减至2850万t,减少13.6%。

德国近10年来,受市场导向和政策调节的影响,畜群数量逐年递减。例如:肉牛屠宰头数1991-1998年从760.2万头减少到459.1万头,8年期间减少了39.6%;同期奶牛从601.6万头减少到502.4万头,减少了16.5%;猪肉、羊肉等产量逐年也是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受欧盟生产限额的影响。

四、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50年来,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发展很快。

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hm2,其中大的农场已经达到1215~1620hm2。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集约经营型,现在大部分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机械化技术、资金型集约经营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产值在2.5万美元以下的农场,但它们的生产能力仅占6.4%;中型农场(产值在10万~50万美元)占12.6%,产值占38%;大型农场(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1%,但其产值却占27.8%。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已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用作物农场81.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

80年代以来,法国养猪生产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和专业化,近年来大型猪场增加了55%以上,但占4.5%的大型猪场的养猪头数却占全国养猪数的68%以上。1998年屠宰数为2661万头,猪肉总产量达230万t,均居世界第5位。

澳大利亚草地畜牧业具有高度的专业生产、集约经营的特色,而且劳动生产率很高。由于充分发挥了牧羊犬的重要作用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平均每个人可管理100头奶牛或4000只绵羊。目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已形成了肉牛发展区,南部为肉羊,羊毛生产区。养猪业集中在产粮区及其周围地区。目前,澳大利亚有猪场6000个,集约化猪场的母猪规模一般在400~20000头之间。澳大利亚养猪规模虽小,但生产效率较高。养禽业发展很快,产值连年增长。10年来消费需求增长了38%,蛋鸡生产方式主要是集约化(密闭式和开放式)农场型体系。牧场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平均每个牧场拥有的土地近20年增长了近15%,饲养性畜量增长约25%。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牧场内部生产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在奶牛业、养鹿业上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畜牧业已走出了一条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在畜牧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销售中心。在羊毛生产季节,由经纪人办理羊毛打捆、过秤、鉴定分级、商定价格,直至销售,建立了高度专业化的产后销售服务体系。

摘自《世界农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