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发布时间:2016-11-08 14:46:00

摘要:美国在城市化背景下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推行职业教育主义,为入职业学校开设课程和班级、开展职业指导、设立职业署和信息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美国城市化背景下教育改革转向职业教育,是对学校体制面临的外部压力与需求的回应,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中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职业教育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奏是手工训练,作为一种探索观念形态的手工训练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技师训练。美国手工训练的倡导者卡尔文?伍德沃德指出,为了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需扩展课程领域,增设手工训练,开展以工业为取向的技能教育。伍德沃德指出在文明的新阶段,教育新阶段也降临了,在这个过程中“需了解更多具体的,减少抽象;多点兴趣、活动、生活与实施,而少点被动”[1]。手工训练正好能实现这个转变,但手工训练也遭到质疑声。虽然存在反对声,但是手工训练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对经济活动专门化的加深,流动人口的加剧,文化多样性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分化,学校人数的增加,如何开展职业教育,如何进行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分流,以满足城市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美国作为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如何开展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美国城市化中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主义的发端

在19世纪末英法德工业制图运动高度重视学校与工业教育的关系时,马萨诸塞州道格拉斯委员会从英语技术培训倡导者身上寻求证明这种关系。道格拉斯委员会认为政府、工业和劳动的合作是必要的。委员会提出:职业教育领域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科学,它给工业领导带来强大动力,它有权得到最周到的研究。这些结论激发1907年美国两位调查员到西欧考察,但两位未触及工厂与工业学校关系的关键性问题。于是,工业教育委员会通过贸易夜校的制度化、独立工业日校的建立两种途径实施工业贸易教育。

主张学校应以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主义仍被束缚于贬损的文化价值之中。这些困难在女性工业培训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女性教育不得不面对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为应对这些状况,马萨诸塞州教育者提出一些供选方案。他们建议工业雇用女性,但主张只培训技术工人,从而提升职业地位、财政资源和社会环境。大多数工作者最终认识到,女性就业的合法性和寻求技能培训仅是为家政做准备。以女装裁制为例,职业教育工作者急于接受这个职业来融合家庭和职业。到1914年,有2000名女孩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三所女子贸易学校,62%的学习裁缝课程。但女性职业的投入与女装制裁业的关系不大。倡导者只提供有利于家庭生活的职业培训,却忽视了变化的工业需求[2]。但实际上,女性服装工业正经历快速的机器化和劳动分工。服装厂和机器工人正取代熟练的裁缝所能完成的整套服装的制作。1915年女装裁制变成一个“死亡工业”。

1909-1915年重组后的州教育委员会支持工业培训。他们任命主管职业培训的教育副委员。1909年5个工业日校和10个夜校招收4700名学生,六年后增加到24个日校和35个晚间计划,共8000多名学生[3]。斯普林菲尔德和波士顿的许多手工训练中学停止向学生教授先进的技术教育,直接转向职业培训。由于看到商业培训带来的收益,州提供大量资金建立一些城市职业学校。

(二)职业教育的超越性发展

1.职业指导

公共教育要想给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供应,需要使组织变得多样性[4]。于是工业教育反对把共性看作公共教育的基础。以前希望所有孩子有相似的学习经历,而现在学校变得像工厂,儿童沿着装配线站在特定的地点执行特定的功能。资助职业计划的困难、传统势力、州教育委员会与工业教育委员会的政治冲突,这些是困惑职业教育的最重要问题。但职业教育超越这些问题,在职业教育的影响下,有差别的学校计划与差异性学习变成民主教育的思想根基。此种思想迅速迫使再次诠释均等的教育机会[5]。职业教育者相信城市化需求熟练的工人,他们要求基于学生的不同特征学习不同种类的教育,设立工业学校,雇主愿意支出更高薪水雇佣受过职业培训的人。这有力地推动职业指导运动。委员会建议在14-16岁进行职业培训,但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后来职业教育者转向小学,开展职业指导。讲授工业的基础知识,培训者期望工人阶级的子女在离校之前接触有关经济的知识。

1915年,因社会经济背景或弱智不能上学的小学生,有了一个单独的类别。在一些学校,为入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被视为“只适应于智力低下者”;而在其他学校,它们表达了为生活直接做准备的思想。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成为接受差异课程的基础。

到20世纪第二个十年,马萨诸塞州在城市已为身心障碍学生、不说英语学生、特别聪明学生建立独立的初级班。这种职业教育主义通过改编民主教育的定义,有力推动公立学校内部的分类运动。人们希望为入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试验表明公立学校是工业培训的场所,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为个体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如何变得民主来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机会。

2.职业信息局的成立

职业信息局在1908年4月开办,它为大学生和毕业生、年轻商人、中学生提供咨询意见。职业信息局试图建立更多职业选择的基础,提供专职的职业顾问。职业信息局发现大多数教师不太了解工业状况,很少能告诉男生如何进入商业。职业信息局与指导委员一起,向选出的校长与教师讲授培训课程,向家长举办公开会议,开展职业指导讲座和全国职业指导会议,建立职业图书馆。职业能力评价代替学术成绩成为进入商业高中的条件。它也关注城市中的教学人员,说服他们认识到指导的重要性。职业信息局在全国职业指导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信息局把这一成功归功于迈耶?布卢姆菲尔德,在他的领导下,职业信息局成为全国职业教育与就业机会的信息中心。布卢姆菲尔德强调社会改革:如何将职业信息用来改变职业行为,确保均等的机会。他指出工业化增加了选择的困难性,他期望给孩子传送丰富的信息,把知识视为机构改革的杠杆,号召扩大儿童“参与社会”的计划。布卢姆菲尔德反对公众利用慈善避免社会问题,而是希望通过敦促公立学校对“生活与生机”的关系做出承诺。他认为咨询包括监督工作进程和曝光不足的条件,关键性的职业选择不应操之过急,把尽可能多的希望放在就业选择的合理化上。经济援助给予需要帮助的人。贫民窟的孩子并没有荒废,他们的特殊能力将被发现和培育。

随着职业指导在公立学校的开展,教育轨道的安置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1915年督学指出:学校制度的新职业指导部帮助家长在七八年级的不同课程设置之间、为入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学术课程、工作或升学之间做出选择。中学指导成为一种说服儿童留在学校或为就业做准备的方式。职业指导通过教育测试,呈现出对学生分类的趋势。它把手工学生与学术学生区分开,为入职业学校所开设的指导为儿童建立有区别的学校教育观念。职业指导关注点变成心理测验和智力测量。咨询正成为确定资质和能力的手段。与职业教育主义相联系的思想形态,试图在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有效的社会服务方面重新界定学校教育的目标。

(三)职业教育运动

乔治?斯特雷耶1911年提出设置适应个体差别的课程,把计划上大学与打算找工作的人分开。他主张舍弃共同课程,分流青年人,预测许多学生将接受专业的职业课程。斯特雷耶指出,课程如果更加重视实用性,尽量显示教育的价值,穷困家庭再苦也会供应子女的学业。费城考察了14000名儿童职业,发现只有3%的儿童是技术性职位。研究也表明儿童平均每天工资只有3.00到3.50美元。他们往往在一个职位工作短短数月。在康涅狄格州平均只有2.25个月;在马里兰16岁以下超过50%的儿童是2个或不足2个月。对离校的儿童,尤其是非技术性工作,职位很不稳定。这意味着有稳定收入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又很少有学习新技能的机会。懒惰、失业、低技能和低工资成为较早辍学者的职业特点。

随着城市经济走向新阶段,科技的引入淘汰之前大量的工作,造成工作的不稳定和大量失业的年轻人,这使学校提高年轻人为城市化社会做准备的质量。迈向职业教育运动最明显的体现是全国教育协会委托的两个研究:一是“十人委员会”报告,研究中学课程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二是《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中等教育进行改组,调整课程适应新的社会秩序。结果是美国综合中学得以诞生,综合中学强调同时设立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兼顾了升学和就业。

二、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对城市化发展的积极回应,因为在美国城市化发展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师徒制培养出来的传统手艺已经不能满足当时大工业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提高了工人的技能,基本上满足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同时,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多的人口从乡村涌向城市,更多的外国移民涌进美国,使得美国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的结构和类型出现多样化,这给教育带来新的要求和压力。于是美国通过职业教育进行教育的分流,安置多样的人口进入不同的教育轨道和社会职业,在这些方面职业教育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职业教育是美国20世纪较成功的改革之一,职业教育的出现不但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课程,其课程标准也融入到许多课程之中。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独立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在许多城市的综合中学确立,职业教育变成公立学校体制的一部分。它把直接服务变成公共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主义也涉及民主教育的新内涵,即有差别的教育与学生分类代替了相同的学习环境。均等的教育机会意味着“起点不同的个体将在不同层次完成自己的学校生活,其教育质量是由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构成的整个效率决定的”[6]。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城市政策对城市问题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城市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解决。而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为此,要解决“城中乡”第三元结构人群的教育,不得不关注这些游离于大城市中而又不能获得城市户籍的“半城市化”人群的教育需求,为他们及其子女发展提供一种“场景”,推动城镇教育一体化的步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城市化的软实力。

这些挤进大城市而又不能获得身份认同的“半城市化”人造成两大城市问题:“肤色衣着的隔离”与“高楼大厦的隔离”。前者主要指这些流动人口的生活居住的隔离,他们通常居住在老乡的聚居区,后者主要是他们在大城市中的职业限制。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新技术,不具备知识和技术装备的农民工往往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低、工资低的职位。

但近来出现了凭借以经济、收入为标准的社会阶层分化,紧接着就是不同收入不同居住区的学校、文化教育设施、公共空间、城市服务等方面的分化,这样的阶层分化或许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城市问题。为此,我们要提升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需要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平规划城乡教育资源,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工的就业门槛,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避免造成城市中“高楼大厦”的职业限制,也防止在以后的城镇化发展中出现过度的阶层分化。

(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实施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计划

政府扩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形成政府、慈善事业、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同时加大职业教育的立法力度。注入资金赞助职业教育和培训,从国家政策层面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三)设置多样性的课程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互动,是影响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7]。学校课程要适应社会问题与需求。效率运动要求以学生职业为基础,向学生开设差异性课程[8]。因此,学校只有通过改变课程适应这一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能力和倾向开展不同的职业课程,使个体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并找到适合个体资质的工作,顾及差异,提高效率,真正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四)推行专业的职业指导

设立专任的职业顾问,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向教师与校长提供培训课程,与家长举行职业指导和信息交流会议,便于让家长了解职业教育的前沿和就业机会的信息。帮助家长和学生在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工作或升学之间做出选择。进行人才分流和生计教育的指导,发挥职业信息局在这一链条上的作用。举办全国职业指导会议。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顾及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五)建立职业教育的伙伴关系,形成多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建立职业学校、中学、企业的伙伴关系,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的公平规划,形成多元制等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在职业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融合。在中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较早了解职业教育和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委员会合作,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创设职业图书馆,开展职业指导运动。

参考文献:

[1]SelwynTroen.ThePublicandtheSchools[M].Columbia:UniversityofMissouriPress,1975:170.

[2][3][5][6]MarvinLazerson.OriginsoftheUrbanSchool[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1:174,176,178,200.

[4]Massachus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摘要:美国在城市化背景下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推行职业教育主义,为入职业学校开设课程和班级、开展职业指导、设立职业署和信息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美国城市化背景下教育改革转向职业教育,是对学校体制面临的外部压力与需求的回应,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中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职业教育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奏是手工训练,作为一种探索观念形态的手工训练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技师训练。美国手工训练的倡导者卡尔文?伍德沃德指出,为了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需扩展课程领域,增设手工训练,开展以工业为取向的技能教育。伍德沃德指出在文明的新阶段,教育新阶段也降临了,在这个过程中“需了解更多具体的,减少抽象;多点兴趣、活动、生活与实施,而少点被动”[1]。手工训练正好能实现这个转变,但手工训练也遭到质疑声。虽然存在反对声,但是手工训练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对经济活动专门化的加深,流动人口的加剧,文化多样性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分化,学校人数的增加,如何开展职业教育,如何进行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分流,以满足城市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美国作为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如何开展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美国城市化中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主义的发端

在19世纪末英法德工业制图运动高度重视学校与工业教育的关系时,马萨诸塞州道格拉斯委员会从英语技术培训倡导者身上寻求证明这种关系。道格拉斯委员会认为政府、工业和劳动的合作是必要的。委员会提出:职业教育领域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科学,它给工业领导带来强大动力,它有权得到最周到的研究。这些结论激发1907年美国两位调查员到西欧考察,但两位未触及工厂与工业学校关系的关键性问题。于是,工业教育委员会通过贸易夜校的制度化、独立工业日校的建立两种途径实施工业贸易教育。

主张学校应以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主义仍被束缚于贬损的文化价值之中。这些困难在女性工业培训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女性教育不得不面对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为应对这些状况,马萨诸塞州教育者提出一些供选方案。他们建议工业雇用女性,但主张只培训技术工人,从而提升职业地位、财政资源和社会环境。大多数工作者最终认识到,女性就业的合法性和寻求技能培训仅是为家政做准备。以女装裁制为例,职业教育工作者急于接受这个职业来融合家庭和职业。到1914年,有2000名女孩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三所女子贸易学校,62%的学习裁缝课程。但女性职业的投入与女装制裁业的关系不大。倡导者只提供有利于家庭生活的职业培训,却忽视了变化的工业需求[2]。但实际上,女性服装工业正经历快速的机器化和劳动分工。服装厂和机器工人正取代熟练的裁缝所能完成的整套服装的制作。1915年女装裁制变成一个“死亡工业”。

1909-1915年重组后的州教育委员会支持工业培训。他们任命主管职业培训的教育副委员。1909年5个工业日校和10个夜校招收4700名学生,六年后增加到24个日校和35个晚间计划,共8000多名学生[3]。斯普林菲尔德和波士顿的许多手工训练中学停止向学生教授先进的技术教育,直接转向职业培训。由于看到商业培训带来的收益,州提供大量资金建立一些城市职业学校。

(二)职业教育的超越性发展

1.职业指导

公共教育要想给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供应,需要使组织变得多样性[4]。于是工业教育反对把共性看作公共教育的基础。以前希望所有孩子有相似的学习经历,而现在学校变得像工厂,儿童沿着装配线站在特定的地点执行特定的功能。资助职业计划的困难、传统势力、州教育委员会与工业教育委员会的政治冲突,这些是困惑职业教育的最重要问题。但职业教育超越这些问题,在职业教育的影响下,有差别的学校计划与差异性学习变成民主教育的思想根基。此种思想迅速迫使再次诠释均等的教育机会[5]。职业教育者相信城市化需求熟练的工人,他们要求基于学生的不同特征学习不同种类的教育,设立工业学校,雇主愿意支出更高薪水雇佣受过职业培训的人。这有力地推动职业指导运动。委员会建议在14-16岁进行职业培训,但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后来职业教育者转向小学,开展职业指导。讲授工业的基础知识,培训者期望工人阶级的子女在离校之前接触有关经济的知识。

1915年,因社会经济背景或弱智不能上学的小学生,有了一个单独的类别。在一些学校,为入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被视为“只适应于智力低下者”;而在其他学校,它们表达了为生活直接做准备的思想。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成为接受差异课程的基础。

到20世纪第二个十年,马萨诸塞州在城市已为身心障碍学生、不说英语学生、特别聪明学生建立独立的初级班。这种职业教育主义通过改编民主教育的定义,有力推动公立学校内部的分类运动。人们希望为入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试验表明公立学校是工业培训的场所,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为个体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如何变得民主来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机会。

2.职业信息局的成立

职业信息局在1908年4月开办,它为大学生和毕业生、年轻商人、中学生提供咨询意见。职业信息局试图建立更多职业选择的基础,提供专职的职业顾问。职业信息局发现大多数教师不太了解工业状况,很少能告诉男生如何进入商业。职业信息局与指导委员一起,向选出的校长与教师讲授培训课程,向家长举办公开会议,开展职业指导讲座和全国职业指导会议,建立职业图书馆。职业能力评价代替学术成绩成为进入商业高中的条件。它也关注城市中的教学人员,说服他们认识到指导的重要性。职业信息局在全国职业指导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信息局把这一成功归功于迈耶?布卢姆菲尔德,在他的领导下,职业信息局成为全国职业教育与就业机会的信息中心。布卢姆菲尔德强调社会改革:如何将职业信息用来改变职业行为,确保均等的机会。他指出工业化增加了选择的困难性,他期望给孩子传送丰富的信息,把知识视为机构改革的杠杆,号召扩大儿童“参与社会”的计划。布卢姆菲尔德反对公众利用慈善避免社会问题,而是希望通过敦促公立学校对“生活与生机”的关系做出承诺。他认为咨询包括监督工作进程和曝光不足的条件,关键性的职业选择不应操之过急,把尽可能多的希望放在就业选择的合理化上。经济援助给予需要帮助的人。贫民窟的孩子并没有荒废,他们的特殊能力将被发现和培育。

随着职业指导在公立学校的开展,教育轨道的安置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1915年督学指出:学校制度的新职业指导部帮助家长在七八年级的不同课程设置之间、为入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学术课程、工作或升学之间做出选择。中学指导成为一种说服儿童留在学校或为就业做准备的方式。职业指导通过教育测试,呈现出对学生分类的趋势。它把手工学生与学术学生区分开,为入职业学校所开设的指导为儿童建立有区别的学校教育观念。职业指导关注点变成心理测验和智力测量。咨询正成为确定资质和能力的手段。与职业教育主义相联系的思想形态,试图在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有效的社会服务方面重新界定学校教育的目标。

(三)职业教育运动

乔治?斯特雷耶1911年提出设置适应个体差别的课程,把计划上大学与打算找工作的人分开。他主张舍弃共同课程,分流青年人,预测许多学生将接受专业的职业课程。斯特雷耶指出,课程如果更加重视实用性,尽量显示教育的价值,穷困家庭再苦也会供应子女的学业。费城考察了14000名儿童职业,发现只有3%的儿童是技术性职位。研究也表明儿童平均每天工资只有3.00到3.50美元。他们往往在一个职位工作短短数月。在康涅狄格州平均只有2.25个月;在马里兰16岁以下超过50%的儿童是2个或不足2个月。对离校的儿童,尤其是非技术性工作,职位很不稳定。这意味着有稳定收入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又很少有学习新技能的机会。懒惰、失业、低技能和低工资成为较早辍学者的职业特点。

随着城市经济走向新阶段,科技的引入淘汰之前大量的工作,造成工作的不稳定和大量失业的年轻人,这使学校提高年轻人为城市化社会做准备的质量。迈向职业教育运动最明显的体现是全国教育协会委托的两个研究:一是“十人委员会”报告,研究中学课程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二是《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中等教育进行改组,调整课程适应新的社会秩序。结果是美国综合中学得以诞生,综合中学强调同时设立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兼顾了升学和就业。

二、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对城市化发展的积极回应,因为在美国城市化发展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师徒制培养出来的传统手艺已经不能满足当时大工业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提高了工人的技能,基本上满足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同时,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多的人口从乡村涌向城市,更多的外国移民涌进美国,使得美国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的结构和类型出现多样化,这给教育带来新的要求和压力。于是美国通过职业教育进行教育的分流,安置多样的人口进入不同的教育轨道和社会职业,在这些方面职业教育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职业教育是美国20世纪较成功的改革之一,职业教育的出现不但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课程,其课程标准也融入到许多课程之中。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独立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在许多城市的综合中学确立,职业教育变成公立学校体制的一部分。它把直接服务变成公共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主义也涉及民主教育的新内涵,即有差别的教育与学生分类代替了相同的学习环境。均等的教育机会意味着“起点不同的个体将在不同层次完成自己的学校生活,其教育质量是由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构成的整个效率决定的”[6]。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城市政策对城市问题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城市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解决。而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为此,要解决“城中乡”第三元结构人群的教育,不得不关注这些游离于大城市中而又不能获得城市户籍的“半城市化”人群的教育需求,为他们及其子女发展提供一种“场景”,推动城镇教育一体化的步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城市化的软实力。

这些挤进大城市而又不能获得身份认同的“半城市化”人造成两大城市问题:“肤色衣着的隔离”与“高楼大厦的隔离”。前者主要指这些流动人口的生活居住的隔离,他们通常居住在老乡的聚居区,后者主要是他们在大城市中的职业限制。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新技术,不具备知识和技术装备的农民工往往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低、工资低的职位。

但近来出现了凭借以经济、收入为标准的社会阶层分化,紧接着就是不同收入不同居住区的学校、文化教育设施、公共空间、城市服务等方面的分化,这样的阶层分化或许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城市问题。为此,我们要提升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需要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平规划城乡教育资源,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工的就业门槛,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避免造成城市中“高楼大厦”的职业限制,也防止在以后的城镇化发展中出现过度的阶层分化。

(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实施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计划

政府扩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形成政府、慈善事业、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同时加大职业教育的立法力度。注入资金赞助职业教育和培训,从国家政策层面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三)设置多样性的课程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互动,是影响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7]。学校课程要适应社会问题与需求。效率运动要求以学生职业为基础,向学生开设差异性课程[8]。因此,学校只有通过改变课程适应这一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能力和倾向开展不同的职业课程,使个体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并找到适合个体资质的工作,顾及差异,提高效率,真正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四)推行专业的职业指导

设立专任的职业顾问,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向教师与校长提供培训课程,与家长举行职业指导和信息交流会议,便于让家长了解职业教育的前沿和就业机会的信息。帮助家长和学生在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工作或升学之间做出选择。进行人才分流和生计教育的指导,发挥职业信息局在这一链条上的作用。举办全国职业指导会议。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顾及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五)建立职业教育的伙伴关系,形成多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建立职业学校、中学、企业的伙伴关系,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的公平规划,形成多元制等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在职业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融合。在中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较早了解职业教育和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委员会合作,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创设职业图书馆,开展职业指导运动。

参考文献:

[1]SelwynTroen.ThePublicandtheSchools[M].Columbia:UniversityofMissouriPress,1975:170.

[2][3][5][6]MarvinLazerson.OriginsoftheUrbanSchool[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1:174,176,178,200.

[4]MassachusettsBoardofEducation[R].AnnualReport,1914-1915:41-42.

[7]张煌熙.二十一世纪的大变革:都会发展与学校课程[J].国教新知,2009(3):21.

[8]L.Webb.TheHistoryofAmericanEducation[M].N.J.:PearsonEducation,Inc.,2006:213.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周菲菲李朝阳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

ettsBoardofEducation[R].AnnualReport,1914-1915:41-42.

[7]张煌熙.二十一世纪的大变革:都会发展与学校课程[J].国教新知,2009(3):21.

[8]L.Webb.TheHistoryofAmericanEducation[M].N.J.:PearsonEducation,Inc.,2006:213.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周菲菲李朝阳

来源:《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