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
发布时间:2003-12-19 13:58:00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小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易感染。在发病猪群中,发病率约为10%~35%,致死率高达80~100%。饲料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常可诱发本病。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感染的小猪。病菌由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猪。发病一般多见于春季和秋季。

2、症状及病变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饮食减少或废绝,口吐白沫,体温一般正常。病猪一侧静卧,肌肉发抖,不时抽搐,四肢体游泳动作,知觉敏感,触之发出呻吟声,站立不稳,行走四肢无力,或卧地不起,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特征性的症状是某些部位的水肿,常见于眼睑、结膜、齿龈、额部,有时波及于颈部和腹部皮下。也有一些病猪没有水肿变化。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为1~2天,个别病例长达7天以上。致死率约90%。剖检可见,胃壁、结肠和直肠粘膜等处发生浆液性水肿,肠系膜及全身淋巴结水肿。

3、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特征性症状及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由病猪或死猪小肠内容物可以分离到病原性大肠肝菌,鉴定其血清型后可以确诊。

4、治疗主要使用抗菌药物以抑制肠道内抑制肠道内致病性大杆的繁殖,同时采用一些对症疗法。

(1)5%葡萄糖氯化钠液、10%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次。

(2)链霉素或氯霉肌肉注射,口服硫酸镁10~30克,以排除肠内毒素。

(3)磺胺-5-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或氟哌酸口服,连用2~3天。

5、预防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菌苗用于免疫接种。预防主要应从加强饲养管理入手,在没有本病的猪场,应防止病原性大肠杆菌传入;仔猪断乳时,应合理搭配饲料,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应逐步进行。在已有本病的猪群内,对断奶仔猪,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氯霉等,按每公斤体重5~20毫克,可以预防本病。乳酸菌制剂也有预防效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