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
发布时间:2003-12-19 13:58:00

1、流行特点本病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发病猪群的母猪更为多见,常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猪圈及周围环境,特别是母猪的乳头。仔猪在出生后很快(几秒钟或几小时内)从周围环境或吸吮母猪乳头时吞下病菌而感染发病。本病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仔猪,一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在同一猪群中,各窝仔猪几乎全窝死亡。本菌芽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一旦传入,常“扎根”猪场。

2、症状及病变按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

最急性型:仔猪一般在出生后第一天发病并在晚些时候或第二天死亡,感染仔猪几乎都出现血痢,逐渐衰弱,迅速处于濒死状态。

急性型:出现症状可存活2天,一般于第3天死亡。病猪排出含有灰白色不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水样粪便。

亚急性型:出现持续性的非出血性下痢,通常在5~7日死亡。得病猪仍较活泼,食欲尚好,但逐渐消瘦,粪便初软而黄,后变成水状,含有灰色坏死的组织碎片,似“米粥”状。

慢性型:比较少见,病猪在一至数周内呈间歇性或持久性下痢,一半在数周后死亡或由于瘦弱而被淘汰。

剖检主要病变集中于小肠,内有大量气体,肠粘膜红肿、出血和坏死。

3、诊断对急性和最急性病例,通常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作出初步诊断。临床为血性下痢,剖检时发现坏死性出血性空肠炎,病变部位与正常肠段的界限分明,则可诊断为仔猪血痢。用空肠内容物测定毒素、确定其血清型及分离细菌作病原性鉴定,方可最后确诊。

4、治疗由于本病发病急,病程太短,发病后进行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如要治疗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同时配合对症和辅助治疗。

5、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猪舍、运动场应保持干燥,除去圈内污泥浊水,在产前对猪舍、母猪及其奶头进行清洗和消毒,可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常发病的猪群,必要时可试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作紧急药物预防,在仔猪刚出生时就开始口服或注射,每日2~3次。

(2)预防接种,在本病流行的猪场,给母猪注射仔猪红痢灭活苗,母猪初乳中可产生足够的抗体,仔猪通过初乳而成功地获得保护。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每次5~10毫升;初产母猪如前一胎已用过菌苗,于分娩前15天注射1次即可,剂量为3~5毫升。注射时尽量保持母猪安静,以免引起机械性流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