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3-12-16 10:45:00

一、植物学特性

皇竹草属须根系,须根由地下茎节长出,扩展范围广,株高4~5米,茎粗可达4厘米,节间较短,节数为20~25个。分蘖多发生于地表的地下或地上节,刈割后分蘖发生较整齐、粗壮。与象草相比,皇竹草的叶片较宽、柔软,叶色较浅,保持绿叶数多2~3片;节间较脆嫩,节突较小。

二、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特性在海南省皇竹草能正常抽穗,抽穗期为12月,但种籽结实率极低,全国其他地区均不能抽穗。用茎节作无性繁殖,3~10月份均适宜栽植,约7~10天出芽,6~10月份是皇竹草生长的旺盛季节,11月份以后气温降低,生长速度慢。在0℃以上,植株可自然越冬;不低于-5℃,地下根茎也可越冬。

2.适应性皇竹草的亲本原产于热带地区,不耐严寒,喜温暖湿润气候。但皇竹草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其耐寒性明显优于象草。在长期浸渍或干旱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对土质要求不严,酸性、粗沙、粘质、红壤土和轻度盐碱均能生长。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粘质壤土最为适宜。

3.分蘖力分蘖力是衡量禾本科牧草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从春季栽培到停止生长(11月份),单株(节)可分蘖20~35根,分蘖能力极强,成株率高。

4.饲草品质皇竹草叶量较多,叶质柔软,茎叶表面刚毛少,脆嫩多汁,适口性好,利用率高。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8.06%。皇竹草、象草植株各茎段的含糖量不同,皇竹草的平均锤度比象草高8.3%,说明可溶性含糖量较高,这对提高家畜的适口性有良好作用。

5.产草量皇竹草为四碳植物,有较高的光合效能。肥水条件越高,皇竹草的高产性能越显著。亩产量可达20000公斤以上。

6.观赏性皇竹草植株高大,叶片挺拔,茎节灰白,光洁度好,无论在房前屋后、公园、路旁、沟边、地坎连片栽培,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有吸收二氧化碳、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

三、皇竹草的利用

皇竹草的产草量高,每亩每年可生产粗蛋白1000~1500公斤,相当于玉米5000公斤以上,是牛、马、羊、鱼、驼鸟等一切草食动物的优质饲料。我国南北各省均可种植,南方地区地上植物或蓿根可自然越冬;北方地区可采取温室保护种源越冬。推广种植皇竹草,不但为发展家禽家畜及鱼塘养殖业带来显著效益,还具有多种用途:可作地边、园坝、果园的围栏绿篱;茎秆可作为普通架材、食用菌用材、生产普通纸制品;可作热带地区公园、行道、庭园绿化之用;可防洪护堤,保持水土;后期萌出的嫩笋,可作蔬菜之用。

四、栽培技术要点

1.密度作饲料栽培,亩栽2000~3000株;作围栏、护堤株距40厘米;作种节繁殖、架材、观赏栽培,每亩600~1000株或株距1~1.5米,如光照不足,宜稀植,以免倒伏。

2.施肥可重施有机肥和氮肥,皇竹草耐肥性极强,为加快生长及产草量,可增加施肥次数和数量,并满足水分的要求。

3.栽植用较粗壮、芽眼突出的节茎、种蔸、分蘖。每节(芽)蘖为一个种苗。节(芽)可平放,也可斜放或直插,入土7厘米,保持土壤湿润,10~20天可出苗。用分蘖栽植深度7~10厘米,栽后及时追肥,以促进成活和生长。

4.管理生长前期加强中耕除草,适时浇水和追肥。如用于架材、观赏、繁殖等,当植株长到2米高以后,应将下部老叶摘除,可以促使茎节老化、坚实,增添观赏性及硬化;作为观赏、护堤、围栏,每年春季萌发前进行一次疏理,抽去部分弱小过密植株。

作为青饲料栽培,当株高80~200厘米时,即可刈割利用,每年刈割4~8次,每刈割一次,施一次肥料,每亩用尿素25公斤或碳铵50公斤追施。大型草食动物,可让植株长得高大一些再刈割;小型草食动物,可刈割嫩叶喂养或加工成草粉喂养。

5.虫害小苗生长前期有少量钻心虫危害,可使用水氨硫磷等农药防治。

6.引种事项冬季无霜区,一年四季均可引种,有霜区每年3~8月份为佳,如在9月份后引种,冬季应加强保温措施。

《现代农业》2001.9

610200四川省成都市特色种业研究所丰乐玫玲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