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3-12-16 10:50:00

1.天麻的生长条件

天麻是一种极为简化的高等兰科植物,但无根,无绿色叶片,全身没有叶绿素,不能依赖光合作用制造营养,也不能从土壤中大量吸收无机盐类。因此,它必须与一种叫做蜜环菌的真菌共生,并靠消化蜜环菌得到营养后才能够生长、繁殖,故凡是有天麻生长的地方,一定能找到大量的蜜环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要获得天麻高产,必须首先培养好蜜环菌。当然,天麻和蜜环菌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只有天麻种子接入蜜环菌以后的条件,既适合蜜环菌生长,又适合天麻生长时,天麻栽培才能成功。

天麻还是多年生植物,当春季地温升高到6~10℃时,天麻的球茎(即俗指的天麻)开始萌动,12~15℃时,一些大的球茎(箭麻)开始抽苔出土,19℃时开花,20~25℃时果实成熟。天麻球茎喜温凉,植株特别是花果期喜温暖,怕烈日直晒,在散光下生长良好。我国幅员辽阔,箭麻出土时间及花果期不尽相同,一般花期在6~7月,结果期7~8月。天麻抽苔至花果期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当土壤含水量降到4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降到40~50%时,植株就会枯萎、死亡。入秋后,当地温下降到10℃以下时,天麻便进入了休眠状态。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翌年春暖后,又重新萌动,焕发生机。

2.天麻的形态及类型

天麻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一个成熟的植物体在其一生中可形成三种不同形态的块茎。

(1)箭麻:是天麻一生中唯一的具有混合芽的块茎,其个体较大,一般直径3~8厘米,长5~15厘米,块茎上有排列均匀的环节,节处具有膜质鳞片,块茎为黄色或浅黄色,肉质肥厚,重量从几十克到近千克不等。药用主要靠这类块茎,所以也称其为商品麻。在块茎的先端具有明显的芽,能抽出花莛,最初形似箭头,又称之为箭麻,花莛高度从几十厘米到1米以上,花莛有5~6节,节处具有退化的膜质鳞片状叶,上部互生,下部包于花莛上。经过抽莛孕蕾,于花莛顶部形成单一的总状花序,每株开花30~40朵,多者60朵以上。花自下而上开放,花序也不断的伸长,花浅黄色或黄绿色,花冠外轮三瓣稍大,内轮两侧着生的稍小,合生成歪壶状花被筒,缘部五裂,下面有一较大的花被片为唇瓣,唇瓣的上方为合蕊柱,是由雄蕊和柱组合而成。柱头位于唇瓣基部,其顶端是药帽,药帽覆盖着花药,花药二室,各具粉质花粉块一个,花粉块为黄色。野生者,花期7月,果期7~8月。人工栽培者于室内采种,花期可提前至5~6月,花后结蒴果,每个果实内含种子3~5万粒,多者7万粒以上。每株结果40~50枚,产种子4~5百万粒以上。种子细小,用肉眼很难辨别其形状,在显微镜下观察似纺锤状,构造简单,仅由内薄壁细胞组成的种皮包着一个简单的胚,不具胚乳。

(2)白头麻(种麻):比箭麻较小的一类天麻块茎,重量从几克到近百克左右,在块茎尖端有一类似芽的白色生长点,所以称这类块茎为白头麻,这类块茎多用做繁殖材料,所以也称之为种麻。根据种麻的大小和供菌情况,由生长点进一步分化和休眠芽的发育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麻类。一般采用个体较大的大白麻(重量在20克以上)做种,栽后顶端形成的子麻多数为箭麻,而采用小白麻(重量在10克以下)做种栽后多发育成白麻。

(3)米麻(麻米):是由箭麻和白麻分生出来的较小的天麻块茎。重量从几毫克到一克左右,这类块茎经过一年的培育即可育成小至中白麻,是天麻生产中较为适宜的种栽。

二、蜜环菌的生长条件

1.营养

蜜环菌的适应性很强,能够寄生在活树上,也能腐生在死树上。据研究,蜜环菌能寄生或腐生在600多种木本和草本植物上,特别是一些高大乔木和阔叶树。利用这一特性,培育蜜环菌菌材可根据当地树种条件选择适宜的木材。因蜜环菌有寄生特性,在活树上可以生长,故为生产提供了极大方便,可随砍随接种,以延长树棒使用时间,充分利用树棒营养。又因蜜环菌有腐生特性,也可以在死树上生长,如果没有新鲜的树棒时,也可以利用砍伐后放置较久的死树棒,经浸水后使用,蜜环菌也能寄生在马铃薯、草莓等植物上。

2.温度

蜜环菌一般在15~25℃温度下生长良好。但不同品系所需温度不同,低温型蜜环菌在5~6℃时开始生长,但长势十分缓慢,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2℃;中温型蜜环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28℃。

3.湿度

蜜环菌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大量水分。蜜环菌要求基质的适宜湿度为35~60%,即锯末加沙(3:1)的培养料含水量为45~60%,锯末加沙砾土为35~50%,锯末加腐殖质土时可达含水量60%。当培养料含水量超过60%时,透气不好,菌丝不能扎入培养料,当含水量低于30%时,菌丝又因缺水不能生长。除基质含水量外,空气相对湿度对蜜环菌子实体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子实体容易干缩,形成子实体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5~95%。

4.通气

蜜环菌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只有在透气良好的条件下,才能旺盛生长,氧气不足时,生长不良或完全停止生长。因此,培养蜜环菌菌材时,必须选用砂土和砂壤土,不能用死黄泥土,也不能在排水不良,粘性积水的地方种天麻。

5.酸碱度

蜜环菌在生长发育中,要求基质的PH值为4.5~7。以PH值5~6为最适宜。菌丝体在基质中分解利用各种有机质,由于代谢产物的积累,可逐渐使局部环境酸化,但过酸也会阻碍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6.光照

蜜环菌在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丝体则可在完全黑暗的地方生长。

三、天麻栽培技术

(一)箱栽培法

1.箱栽的意义:

天麻箱栽是属于集约化栽培方式。它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温、湿度容易控制,方法简便易行,凡在天麻越冬不稳定,窖栽难以进行的地区均可采用。

2.栽培箱的制作与规格:

为便于管理,栽培箱不宜过大,一般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有效平面积0.24平方米,箱两端钉上扣手。为降低箱栽成本,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采有一些代用品,一般旧包装箱、大花盆等容器都可利用。在农村可编织一些条筐进行栽培,也能获得较好的栽培效果。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加工一定规格的硬质塑料箱,更是一劳永逸。

3.培菌:

由天麻的营养类型所决定,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才得以生存和繁衍,所以栽麻前培制出大量优质的蜜环菌材,是搞好天麻人工栽培的物质基础。

(1)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培养料是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发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料的营养条件及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蜜环菌的生育和天麻产量的提高,所以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及确定适宜的配制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料总的要求是:疏松、透气、保温。以阔叶树锯末加砂2:1或3:1(体积比)和半腐熟落叶加砂5:1(体积比)为较理想的培养料,可使蜜环菌生长发育旺盛,杂菌少,其配制方法:按比例将锯末与砂或腐熟落叶与砂混拌在一起,要混拌均匀,边混拌边浇水,使含水量达到50~60%左右为宜。

(2)菌材的选择:以蒙古栎(柞树)和桦树两种阔叶树做菌材,蜜环菌发育旺盛,供菌效果好。其次色木槭(色树)、拧筋子、千金鹅耳枥(半拉子、千斤榆)等阔叶树也可做菌材。在树木缺乏的地区可试用榛柴和玉米芯做菌材。

(3)菌材处理

①砍伐菌材时期:由于蜜环菌在菌丝体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湿度,菌材干燥失水则影响培菌效果,所以一般应随用随砍,采用新鲜菌材。

②菌材处理方法:木材砍伐后及时运到培菌场地,选直径3~7厘米粗的做菌材,截成50厘米长的木段,并按其直径粗细砍2~3行鱼鳞口,深达木质部。

③菌枝处理:直径2~3厘米的柞树细枝,截成10~15厘米长的小段,两端砍成斜面,以利接菌。为补充些氮源,促进蜜环菌的发育,木段可用0.25%的硝铵水溶液浸泡15~20分钟捞出后培菌。经人工接菌后的小木段称为菌枝,它既可以做进一步扩大培菌的菌种,又可直接栽麻,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④培菌的温、湿度:以锯末加砂或半腐落叶加砂为培养料培菌,最适温度是20℃左右,较适宜的湿度是50~60%,不得高于70%,过湿通气不良,不利于蜜环菌的生育。

⑤培菌时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如在室外培菌,6~8月间培养的菌材,当年秋栽可以利用。8月份以后培养的,气温逐渐降低,蜜环菌生育缓慢,当年秋栽则不能利用。有条件的冬季可在室内培菌,温度控制在20℃左右,经一个月便可大量产生新鲜菌索。

⑥菌种的选择

选用什么样的菌种将直接影响培菌效果,一般多采用以下二类菌种:

1)搜集自然菌种:蜜环菌的分布比较普遍,凡是有阔叶林生长的半山区或山区均有野生蜜环菌的分布,尤其在天麻产区蜜环菌的分布更为集中。应在老“麻窝”周围搜集带有菌索的树根,半腐烂状态的树干或者菌索较多的老麻皮等,把这些材料搜集起来都可做菌种,放在潮湿条件下保存备用。

2)二级固体菌种:是纯菌种分离培养而成。是天麻生产上不可缺少的菌种,当菌索传引多代以后,出现菌索变细,生长势减弱,杂菌较多时,用二级固体菌种培菌可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

培养方法及步骤:

必要的设备及器具:无菌室或者是接种箱、高压灭菌器、电炉子、酒精灯、紫外线杀菌灯、恒温箱、三角瓶、试管、广口瓶或者罐头瓶、洋菜(琼脂)、葡萄糖、无水乙醇、麦麸等。

第一步:做斜面培养基,取去皮马铃薯200克,洋菜20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先将马铃薯切成片放在铝锅内加入1000毫升水,煮沸半小时后过滤,煮时应适当加水,使之保持原来的水量,将洋菜切碎加入滤液中加热,使之溶化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即是马铃薯洋菜培养液。趁热分装于三角瓶或试管中,每管装入5~10毫升,经1.2磅高压灭菌30分钟,取出按一定斜度摆好,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放在冰箱或低温条件下保存备用。

第二步:组织分离接种培养一级菌种,采取新鲜菌索或子实体,利用0.1的升汞液表面消毒3~6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1~2次,然后将菌索或子实体表面的水用吸湿纸吸干,将菌索剪成1厘米长小段或子实体内组织块,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或三角瓶培养基上。放于25℃的恒温箱内培养,经恒温培养一周左右即有棕色菌索出现,再经转接即可培养出数量较大的一级菌种,放在冰箱内保存备用。

第三步:配制固体培养基及接种:配制固体培养基可采用下列几种配方:

a.取玉米芯粉3份、锯末3份、麦麸1份、葡萄糖少量(17~20克)。

b.阔叶树锯末2份、麦麸1份。

将上述材料充分混合,用水或马铃薯水调湿,湿度达到50~60%为宜。PH值调至5.5~6.0。然后装瓶,培养料装至瓶的肩部,不得过满。而后在瓶中央扎一直径1厘米左右的孔,深约瓶内培养料厚度的1/2为宜。瓶口用牛皮纸封好,高压灭菌1小时,取出冷却后,将一级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固体培养基小孔内。放在25~26℃的恒温箱内培养,经1个月左右,菌丝体全部充满培养基,并有大量棕色菌索出现,这即是二级固体菌种。可放在低温避光处保存备用。利用这种固体菌种培菌,蜜环菌生长势强,接种均匀,菌索生长繁茂,接菌效果好。

3)木段菌种:利用柞木、桦木、色木等阔叶树的干及枝丫经人工接菌培养而成,粗者称菌材或菌棒,细枝丫称其为菌枝,二者既可以做为扩大培菌的菌种,又可直接用来栽麻。选择菌索生长繁茂、杂菌少的木段做菌种,直接进行传引,是目前天麻人工栽培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菌方法。

⑦培菌方法

1)菌枝培养方法:首先在箱底铺一层约5厘米厚的培养料,随后将处理好的菌枝平铺一层,上面放一层菌种,撒入一些培养料填充空隙,上面再摆一层菌枝,放入菌种,撒上培养料,依次培3~4层,上边覆盖5~6厘米厚的培养料,用薄膜盖好,经1个月左右可全部接上菌。

2)菌材培养方法:

a.固定菌材培养法:以固定菌材栽培法效果好,产量高,是目前天麻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供菌方式。即于栽天麻前1~2个月培菌,首先在箱底铺一层培养料,随后等距摆放三根菌材,于菌材两侧靠放菌种,覆培养料5厘米,摊平后再等距摆放三根菌材,于菌材两侧靠放菌种,最后覆培养料至箱面平,经1个月左右即可培养出菌材来。栽麻时只掀起上层菌材,下层菌材不动,栽麻后接菌块,供菌效果好,天麻的产量高。

b.移动菌材培养法:所谓移动菌材是于栽麻前集中培菌,栽麻时随用随取,这种供菌方式如秋栽或早春栽均可获得较好的产量。若栽期过晚则供菌效果差,天麻产量低,不宜采用此种培菌方法。

⑧增强蜜环菌生长优势,防止杂菌产生

在培菌过程中常因感染杂菌使培菌受到影响,为增强蜜环菌的生长优势防止杂菌产生,在培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生长势强杂菌少的优良菌种,即菌材上菌索生长繁茂而粗壮。

2)培菌时加大菌种用量,造成蜜环菌的生长优势,抑制杂菌出现。

3)培菌时用培养料填实空隙,防止过于通气。

4)培菌期间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4.栽植

(1)麻种的选择:麻种质量的好坏,生长势的强弱,是天麻增产的内在因素。所以栽麻前要做好选种工作,选择无破损、无虫害的块茎做种。大、中、小三类白麻应分级栽培。

(2)下种量:在箱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有效面积0.24平方米的木箱内,大白麻(块茎平均重20~30克)单层栽0.6~0.8斤,双层栽0.8~1.0斤;中白麻(块茎平均重10~20克)单层栽0.4~0.5斤,双层栽0.6~0.8斤;小白麻(块茎平均重2.5~10克)单层栽0.2~0.3斤,双层栽0.4~0.6斤。

大、中、小三类白麻生长发育状况具有显著差异,生育速度最快的是较小的白麻,其次是中等白麻,大白麻的繁殖系数低,增重幅度小。一般2.5克以上至20克以下的中小麻种,在菌源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势强,生育速度快,增重率高,是天麻生产上较为适宜的麻种。

(3)栽植时期:秋栽(10~12月)或早春栽(2~3月)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5~6月份近于夏栽,产量低不宜采用,因为此期正是天麻的生长季节,采挖出土,人为的破坏了天麻与蜜环菌的联系,中断了天麻的营养,且又经过长途运输再行栽培,往往接不上菌,顶芽的萎缩率高达90%,所以产量低下。

(4)栽培方法:

①单层栽:在箱内栽麻一层为单层栽。栽麻时首先拨开培养料,掀起上层菌材,将麻种按一定距离沿下面三根菌材靠栽,覆培养料10~13厘米,将上层菌材放好,覆培养料至箱面平。

②双层栽:利用蜜环菌上层菌索生长优势这个特点,于箱内栽麻两层为双层栽。即在单层栽的基础上,覆培养料6~9厘米,将上层菌材放好,于菌材间栽上第二层麻,最后覆培养料至箱面平。双层可充分发挥栽培箱利用率,使之更符合于集约化栽培管理的要求。在箱栽条件下,双层栽优于单层栽,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栽培方式。

5.箱栽天麻的管理

(1)越冬管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随着温度的下降,天麻即进入休眠期。秋栽后天麻就以休眠状态越冬,在0~5℃低温范围内越冬,来春天麻的生长势强,产量高,因此选择适宜的越冬场所是很重要的。

①越冬场所的选择:

1)一般室内越冬:秋栽后在室内可层层放置,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放3~4层为宜,层次过多管理不便,为使天麻充分休眠,前期(上年11月到第二年的1月)箱内湿度可控制在2~5℃的范围内,2月份以后,适当加温,温度应控制在10~15℃的范围内,有利于蜜环菌的活动和天麻的生长。为使上、下层箱内的温度一致,越冬期间应上、下倒动,一般每隔1~2周进行一次,结合倒箱检查上、下层箱内的水分,对湿度不够的箱可适当浇水。

2)双层塑料棚越冬:以日光为能源的双重塑料棚是箱栽天麻一个较为理想的越冬场所。它既可使天麻低温休眠(12~1月),箱内温度保持在0.5~5℃的低温范围内,而且翌春气温回升缓慢,又有利于天麻的生长,并且结构简单,容易建造。根据所需面积大小,准备一定数量的木方、塑料薄膜等建筑材料即可。于10月上旬选背风向阳处,就地开挖,挖成半地下式,后墙高2米,前墙高0.8米,然后以0.5米的间距摆放木方,盖上第一层薄膜,四周封闭好,再以上下0.15~0.20米的间距首先固定木方,然后再盖上第二层薄膜,四周封闭好,用土压实。为防风和保温,可设防风障,夜间在棚面上遮盖草帘,以利保持棚内温度。经过双层塑料棚越冬的天麻,生长发育良好,产量高。

3)温室越冬:有条件可在温室内越冬,但必须严格控制温度,秋栽后(11~1月)应控制在0~5℃左右,2月份以后逐渐加温,温度应控制在15~20℃以内。调节室温的主要方法是在阳光充足室温升高时加盖遮阴帘,减少玻璃面的透光度,或打开门窗适当的通风,即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②越冬期间,栽培箱内湿度应控制在30~40%的范围内,不能过多浇水,2月份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可适当浇水,以保持箱面湿润状态为好。

③天麻种栽的越冬管理

天麻种栽越冬管理,也是天麻人工栽培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环节。不论是窖栽还是箱栽,凡是采用春栽秋收者都将有大量的种栽要贮藏越冬,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天麻产量的提高,也将造成大量种栽烂掉。麻种越冬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其具体做法是:麻种贮藏越冬前严格进行挑选,将有病虫害和破伤的麻种挑出,将选出的好麻种按层次摆放在木箱中,每层之间用1:1的锯末:砂或稻壳:砂覆盖,厚度约2~3厘米。湿度控制在20%以下,温度控制在2~5℃的范围内。贮藏间的温度最好是保持恒定,勿使温度变幅过大而影响麻种的休眠,或者造成烂麻。

(2)生长期管理

①出室时间:主要根据室外气温而定,一般应在5月中下旬出室为宜。为便于管理,出室后,栽培箱可用木方或砖垫起整齐摆放,既有利于通风渗水又可以防止箱底腐烂。

②搭阴棚:为防止阳光直射,温度过高,天麻出室前应搭好阴棚,阴棚高度以2米左右为宜,过低作业不便。阴棚周围应设栅栏,并且用草帘围起来,棚顶用单层草帘或树枝等遮盖,棚内透光度以0.2为宜。

③控制适宜的温、湿度:6~8月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天麻进入生长,此期必须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蜜环菌和天麻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获得高产。此期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为宜,不得高于27℃。湿度应控制在40~50%,不得高于70%。在生长后期(9~10月)更应严格控制栽培箱内湿度,不得高于60%,过湿易引起烂麻。因此生长期的浇水应做到少浇勤浇,保持箱面潮湿状态为宜,不能一次浇水过多,因锯末的持水量大,一旦湿度过大,长时间不易渗干。为此不便其接触自然降雨,阴雨天箱面用塑料薄膜覆盖,雨后及时揭掉薄膜,以防箱面温度过高。温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阴棚的透光度、浇水、加盖培养料等措施。当箱内湿度达到25℃以上时,可加盖遮阴帘,控制透光度,也可同时向棚内空间及地面浇水,提高棚内的相对湿度,达到降温的目的。尤其是在大气干旱的高温季节,上午11时,下午1~2时应向棚内空间浇水,可以控制箱内温度升高。

(二)坑培法:

适于低山区较干燥的地方。在选好的场地上,挖35~45厘米深的大坑,大小依地形及木段多少而定,一般不超过200根木段。将坑底整平,先铺一层菌种,随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木段摆一层,木段上再铺一层菌种,并用少许腐殖土、腐熟落叶或锯末填平空隙,然后再摆两层木段,平铺一层菌种,淋洒适量清水。依此类推,最后,表面放一层新材,盖土10厘米厚与地面平即可。

凡越冬稳定,无冻害威胁的地区可进行秋栽(10月上旬~10月下旬),有冻害的地区可实行春栽(4月下旬~5月上旬)。由于吉林省气温较低,一般多采用单层栽,栽麻时首先将土壤拨开,将麻种后部靠菌棒栽下,随后覆土。

田间管理要注意防旱、防涝、防冻和防治病虫危害。

四、天麻的种子繁殖

天麻种子极小,由胚及种皮构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发芽非常困难,蜜环菌抑制种子发芽,种子萌发阶段必须与紫萁小菇等一类菌建立共生营养关系,种子才能发芽。紫萁小菇菌丝白色,子实体高1~4厘米,菌盖直径0.15~0.5厘米,中间灰褐色、微突,边缘白色,孢子椭圆形、无色7~8×5~6微米,中生直立菌柄,着生在基部圆盘基上。菌丝在10~28℃下均可生长,但以20~25℃生长最快。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胚细胞有消化紫萁小菇的能力。胚分生细胞获得营养迅速分裂、胚体增大而萌发。

1.培育种子选择平坦的树荫下,砂壤土栽植箭麻。栽植期分春、秋两次。南方冬季栽箭麻,北方在3月份解冻后栽植箭麻。应选150克以上、无病虫危害、顶芽完好的箭麻作培育种子的种麻。栽时应顶芽向上,两箭麻间距5厘米左右,覆土3~6厘米。箭麻贮存的营养已可满足抽薹开花结果的需要。春季出苗后应在花薹旁插一竹竿,将箭秆捆在竿上,防止倒伏。经常浇水防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授粉20天左右,果子纵缝线突起,在未开裂前,用手轻捏果实,如已变软,即为适宜采收期,可将其上下5~6个果子采下,装入纸袋中备用。

2.播种技术6~7月份种子成熟后应随采随播,不宜久存,因天麻种子的寿命较短,播不完剩下的种子应放冰箱中保存。每穴播10~15个果实的种子。播种方法有多种,产区常用的方法是树叶菌床法和伴菌播种法。

(1)树叶菌床法:

1)培养菌床:一般在6~8月份进行,当年即可用来栽培天麻。挖穴深30厘米、宽60厘米见方的坑,坑底选先铺一薄层树叶,摆新鲜木材3~5根,棒间距离2~3厘米,放菌枝2~3段,盖一层土,再放一层,每穴10根菌材为宜,上面盖土10厘米即可。

2)播种:先揭开预先培养好的菌床,然后在穴底铺一层落叶,厚度以压实后有半指厚(0.5厘米左右)为宜,将种子播种在落叶层上,覆盖一薄层落叶后,摆好下层菌棒,然后在棒间再撒少量种子,盖土至棒平。再铺上层树叶,以同法播上层,顶覆土6~10厘米。

(2)伴菌播种法:

1)培养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将PDA培养基培养的紫萁小菇菌种,转入二级麦麸培养基中,待菌长满培养瓶后,转入三级树叶(以壳斗科植物树叶最好)培养基中,大约1~1.5月,树叶长满紫萁小菇菌丝,即可拌播天麻种子。

2)播种方法:从培养瓶中取出已培养好的紫萁小菇三级生产菌种,置于盆中分开叶片,将裂果种子抖出均匀撒在菌叶上,边撒边拌,然后在播种穴底铺树叶一薄层,均匀撒入一半已拌种子的菌叶,放好蜜环菌菌棒,覆土至棒平,然后用同法播上层,撒入剩下一半拌种的菌叶,播种后穴顶覆土10厘米,最后在穴顶盖一层树叶,可起到保水及调节地温的作用。

五、天麻的病虫害防治:

1.蝼蛄:咀食天麻。可用50%氯丹1公斤,拌炒香的麦麸50公斤,加水15公斤拌成毒饵诱杀。

2.蛴螬:幼虫咀食天麻和菌棒。栽种天麻前用稀释30倍的50%辛硫磷乳油喷于穴中,杀灭土中幼虫。

3.介壳虫:粉介对天麻威胁很大。收获时如发现粉介危害应将箭麻和种箭都煮沸加工,菌棒焚烧,防止蔓延。

4.蚜虫:危害花薹。可喷1000倍的氯化乐果或20%速灭杀丁8000~10000倍液。

5.伪叶甲:危害果实,应早晚捕捉。

6.日灼病:强光下茎杆易遭日灼,应搭好荫棚。

7.块茎腐烂: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秋季雨水过大,9、10月份气温降低,天麻已停止生长,而蜜环菌在较低温度下仍可生长,侵入新生麻,引起天麻腐烂。防治方法:①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②培养菌枝、菌床时,菌种一定要纯。③一穴不宜培养菌棒过多。④因杂菌营腐生生活,故应选新鲜活树棒培养菌材。⑤加大接菌量,使蜜环菌很快能繁殖起来,抑制杂菌生长。

六、收获与加工

1.收获:为保证生药质量和提高其析干率,必须适期采收。采收最适宜的时期是天麻的休眠期,此时天麻已无浆定形,加工后析干率高,但是不同地区麻种进入无浆定形期略有差异。吉林麻种早些,一般10月上旬即可收获;陕西麻种生育期略长,一般10月下旬~11月上旬可收获。

收获时先拨开培养料,掀起上层菌材,将箭麻和白麻分别收存,并且要拣净混在培养料中的米麻。注意要轻取轻放,仔细装运,不能碰撞,机械损伤是造成减产和空穴的主要原因。

2.加工:天麻收获后要及时加工,否则会因麻体鲜嫩,长时间堆放引起腐烂。另外有的麻体上带有蜜环菌,如果将大量收获的天麻堆放在一起,蜜环菌就会侵入天麻体内繁殖生长,引起天麻腐烂。加工天麻有以下几道工序:

(1)分级根据天麻大小,可分成3~4等。150克以上的为一等,100克至150克的为二等,100克以下的和挖伤的为三等。

(2)清洗泥土将以上三等天麻,分别用水冲洗干净。量多时运输困难,即可在竹篓中用水管急水冲洗。当天洗净的天麻,当天一定要加工处理,如果泡在水中过夜,加工出的天麻为黑色,影响药用。

(3)刨皮鄂西加工天麻,都用薄铁片刨净表皮,煮沸后炕干。加工的天麻叫明天麻,也叫雪天麻。现在由于人工大面积栽培,天麻的收获量很大,如果都经过刨皮,不但影响加工进度。而且刨皮后来不及蒸煮,放置过久,就会变质腐烂,失去药用价值。故除出口或特殊用途外,都不进行刨皮。

(4)蒸煮蒸煮是天麻加工的重要工序,不经蒸煮直接烘干或晒干,天麻会皱缩,不透明,色泽差。有些地区用蒸的方法:即将天麻洗净后按不同等级分别放在笼屉上蒸15~30分钟,以呈无白心为度。这种方法在加工数量较少时适用;加工量较大,一般多采用水煮的方法。水开后,将天麻按不同等级投入水中,一般5公斤天麻加100克明矾,150克以上的大天麻,煮10~15分钟,100~150克的煮7~10分钟,100克以下的煮5~8分钟,等外的煮5分钟。以能过心为准,从暗处往亮处照看,没有黑心,或折断一个天麻检查,白心只占天麻直径的1/5即可出锅。千万不能煮得过软,煮的时间太长,会大大提高折干率,有时鲜麻3.5~4公斤才能加工干麻0.5公斤,损失太大,也影响药效。

(5)熏天麻煮好后放入熏房,用硫磺熏20~30分钟。熏过的天麻,色泽白净,质量好。并可防虫蛀。

(6)烘炕烘烤天麻,火力不可过猛,农村一般用火炕烘烤。炕上温度开始以50~60℃为宜,便于麻体中水分迅速蒸发。开始温度过高(超过80℃),麻体外层因水分蒸发过快易形成硬壳;开始温度过低(低于45℃),会长霉菌引起腐烂。当干至7~8成时,取下用手压扁,继续上炕。此时温度应在70℃左右,不能超过80℃,以防药麻干焦变质。天麻全干后,立即出炕,如延长时间,天麻也会烧焦。天麻收获量大,为了要及时加工,可用机械化加工的方法在炕房烘炕。但应经常检查,防止霉变和焦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