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结线虫
发布时间:2015-05-22 10:59:00

葡萄黑痘病又称痘疮病或“鸟眼”,是我国分布最广,为害严重。受害叶片产生小圆斑初为黄色以后中央变成灰白色,外圈有紫褐色晕圈并穿孔,病斑也可沿叶脉成串发生,幼叶出现皱缩。幼蔓、卷须、叶柄及果梗病部呈暗色不规则凹斑,可造成病梢和病卷须环包而枯死,蔓上可出现溃疡斑,中部淡褐边缘紫褐色,开裂。果实在如黄豆粒大以前最易感病,开始为一圆形深褐色小点,逐渐扩展成2~5毫米大小的病斑,中心凹陷灰白色,外围深褐色,形如鸟眼状,后期病斑木栓化开裂,病果小、味酸,潮湿时病部有乳白色粘质物。

葡萄虫结构:葡萄根结线虫侵染葡萄植株根系后,地上部的茎叶均不表现具诊断特征的症状,但葡萄植株生长衰弱,表现矮小、黄化、萎蔫、果实小等。根结线虫在土壤中呈现斑块型分布;在有线虫存在的地块,植株生长弱,在没有线虫或线虫数量极少的地块,葡萄植株生长旺盛,因此葡萄植株的生长势在田间也表现块状分布。这种分布易被误认为是被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缺水、缺肥、盐过多以及其他病原等,其实这正是根结线虫为害的地上部的整体表现。从病根及其周围土壤中常可分离到数量较多的根结线虫成虫和幼虫,将这些线虫回接到寄主葡萄根部,植株表现与田间相似的症状。根结线虫为害葡萄植株后,引起吸收根和次生根膨大和形成根结。单条线虫可以引起很小的瘤,多条线虫的侵染可以使根结变大。严重侵染可使所有吸收根死亡,影响葡萄根系吸收。线虫还能侵染地下主根的组织。

分类与为害:根结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垫刃亚目、异皮线虫科、根结线虫属,为固着性内寄生线虫,在我国为害严重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侵入葡萄幼嫩根尖端组织,在吸收根或生长根上形成根结,侵染严重时根系几乎无吸收根或很少,地上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产量低,在我国多数葡萄产区有发生,砂壤土尤重。

形态特征:幼虫线形,体长0.4毫米,宽约0.02毫米。雌成虫后端膨大,呈梨形,长0.5-0.8毫米,卵块在雌成虫膨大部分形成并排出到体外后都。雄成虫细长,长0.8毫米,宽0.04毫米,但不常见。根结线虫卵遇合适温度开始胚胎发育,并形成1龄幼虫,在卵内蜕皮一次形成2龄幼虫,2龄幼虫侵入根的幼嫩部分,进入皮层,定位使头部与维管束组织接触,固着取食,周围被取食的细胞被诱导形成巨形细胞,作为线虫长期固定取食的部位。线虫在根内经3次蜕皮,变成体后部膨大的雌成虫,产卵于胶质袋中。雄成虫身体线形,从卵到成虫经4次蜕皮。根结线虫营孤雌生殖,不需雄虫交配。根结线虫完成生活史的时间与温度有关,27℃下需25天,在山东多数地方每年4月开始发育,10月底进入休眠,每年可发生数代。

检疫:检疫机构负责控制线虫的传入和蔓延。果农应检查果园是否有线虫,采取严格措施把线虫排除在干净土壤之外。种植时应采用无线虫的带根苗木,最好是经过检疫的苗木。

药剂处理:二溴氯丙烷具有熏蒸功能,乳剂在灌溉水中作用最好,但考虑到对地下水的不良影响,要慎重使用二溴氯丙烷。用1,3?二氯丙烷或溴甲烷处理新园及受线虫危害过的老葡萄园,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再植处理:对生产力已衰退或者不能用药剂处理的葡萄园,应考虑重新栽植。用剪子从树冠以下剪开,把植株移走。不可用铁链拉拨植株,以免树干从上表裂断,把根系残留于土内。清园后至少休闲1年,要经1~4年无寄主的时期才能再植。土地开沟熏蒸,沟深0.8~1.5米,宽1米。新栽的苗木应是无根结线虫的。二溴氯丙烷用量为1399.5升/公顷,施入土深0.5~1米;距离1米;溴甲烷用量为315~390千克/公顷,并用聚氯乙烯薄膜覆盖。如不覆盖,要提高浓度,用量为355.5~499.5千克/公顷。沙土地要用低浓度,入土深0.6~0.3米,距离1.7米。有的用550.5~660千克/公顷的浓度,而不覆盖,也收到良好的效果。用溴甲烷处理后要延迟10~14天栽植,如用二氯溴丙烷则需经三四个月。要细心监视土壤中线虫的累积数,越早发现越好。为了保持低线虫量,需药剂处理。

防治方法:

l.选择园地时,前作作物避开番茄、黄瓜、落叶果树等线虫良好寄主。

2.使用抗性品种或砧木,已选出的有Dogridge,Ramsey,1613C等。

3.严格检疫,不从病区引种苗木,确需引种应严格消毒,一般用50℃的热水浸泡10分钟。也可通过引种种条避开危害。

4.植前土壤熏蒸,常用的有二溴甲烷、1,3-D等。

5.植后发病,可用灭线灵、克线磷、克线丹等杀线虫药,也能起到控制进一步蔓延的效果。每公顷施药量45-90千克,先与3-5倍细土混匀,在树根集中分布区开沟施入,覆土后浇少量水。

来源:中国果树设施网